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的国家治理、市场生态和民众生活方式。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时代底色上,我国的政府网站建设正在升级中。推进政府资源集约共享,打造触手可及的“网上政府”,正从梦想照进现实。
“一网”统领 激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七月的黑虎村,绿树浓荫。这个地处四川成都邛崃市桑园镇南面的村庄,是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村,全村总人口2800人,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953元。
一个村的政务公开、村务服务在互联网时代怎么做?打开邛崃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qionglai.gov.cn),在“走进邛崃”这个模块里,点击进入黑虎村所在的桑园镇,在桑园镇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上,点击黑虎村,就来到黑虎村基层公开综合服务监管平台。在这里,村民可以直接了解惠民政策、专项资金、集体“三资”......等本村所有事务。比如,点击财务公开模块,可以直接了解本村的财务收支、惠农专项资金、公共服务项目转向资金、财务审计等情况。还可以查阅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里的发票、单据、凭证等原始材料。
不仅是“一网”便知本村事,群众获取信息更便捷。村支书张树千告诉记者,这个“网上黑虎村“,是邛崃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的子模块,与邛崃网上政务大厅互联互通。村民可以在线申请办理事项,上传要件,由市政务中心后台工作人员进行网上(预审)、办结,群众在线查询结果。像老年证、社会化人员信息维护等项目都是一键办结。而不会用电脑的村民,可以将资料交到黑虎村便民服务室,由代办人员帮助办理相关业务。
黑虎村便民服务室
“这还不是最新鲜的。”张树千掏出手机,向记者演示黑虎村微信公众号。“我们这个公众号已有1200余人关注。”张树千边演示边介绍,这个公众号,应用政府网站模块,整合网络资源,开设了“美丽黑虎”和“为村平台”两大功能板块。“美丽黑虎”是政府微门户集群化建设的功能载体,与邛崃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手机版一键连通,群众可以通过手机享受到政府门户网站上所有服务。
而“为村平台”则是黑虎村群众在网上的“朋友圈”,村里大事小情都可以这里反映,甚至生活趣事都分享到这里。这个强大的“朋友圈”不仅能投诉、能监督,还能聊天儿。不少村民、村干部在这里“打”得火热。这不,一位村民刚发上一张高速公路边的垃圾照片,询问是否有人去打扫。张树千立即回复:“马上处理。”目前,全村已有800余名村民加入认证村民。“有远在外地打工的村民都通过手机上网,在这里关心村子,行使权利。”张树千黑黝黝的脸上满是自豪表情。
黑虎村的为村平台页面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对全国政府网站的建设发展作出明确规范。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门要开设政府门户网站。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原则上一个单位最多开设一个网站,乡镇、街道原则上不开设政府门户网站。这项指引,基层如何落实?在政府网站集约化中,黑虎村的村务公开、村级服务的形式,有着样本意义。
黑虎村所在的桑园镇党委书记卿袁江介绍,象黑虎村一样,整个桑园镇所有村,包括桑园镇政务都集约于邛崃政府网站,应用邛崃政府网站这一个网站,并有效整合广电、政法委“雪亮工程”等,实现一个平台联通所有部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比如,老弱病残出门不便的群众,可以在家使用电视机机顶盒里的互动电视端邛崃政府门户网站预约上门办事。全镇布置有76个摄像头,群众在电视上就可以通过”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网络监控周边情况,见到异常情况可以在邛崃政府门户网站互动电视端“一键报警”。
邛崃群众在家使用电视机机顶盒里的互动电视端政府门户网站预约上门办事。
“邛崃的集约化做法,打通了网上政务服务的神经末梢,体现了成都政府网站集约化成效。”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这样评价。7月5日至7日,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在成都召开“贯彻落实《政府网站发展指引》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业务研讨会”,召集全国30多个省市区、部委的政务网站“操盘手”,培训如何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与会者调研了邛崃市桑园镇黑虎新村、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等,热烈交流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相关经验。
政府网站集约建设 开弓没有回头箭
奇葩网站、奇葩证明,是网民两大“吐槽点”,为群众所诟病,极大地影响了政府的形象,被称为政府“脸上的伤疤”,成为不作为、搞形式主义的重要例证。
曾几何时,政府网站开办无序,而且“一出生就死不了”。其中,不乏“奇葩网站”长期不更新,甚至错误百出。“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的“四不”问题严重。2015年全国政府网站普查,摸清全国政府网站家底,居然有八万四千余家。其中绝大多数是县级以下网站。
全国网站经费投入表
基层网站“建而不管”,网站办不好,群众不爱用,领导不重视,越来越边缘,便会陷入恶性循环。为此,继2015年全国网站普查之后,2016年,国办公开办开展了4次季度抽查,初步解决了“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问题,政府网站长期以来“散、乱、差”等状况得到改善,政府网站整体合格率从81%升到91%。政府网站总数减少到三万五千余家。截至2017年3月底,全国累计关停上移无力维护的政府网站40951个,整合比例达48.7%。但是,还有很大的集约空间。
全国网站合格率
另一方面,一些让群众跑断腿,困扰不已的“奇葩证明”,越来越不被群众忍受,屡被曝光。很多不合理的证明,之所以成为老百姓迈不过去的坎儿,是因为“信息孤岛”的存在。由于政务信息不能共享,公民的户籍、就业、生育、婚姻等基本信息处于分散的碎片化状态,导致只能通过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和重复证明来验证真伪。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但“深藏闺中”造成极大的浪费;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给企业和群众创业办事造成极大的不便。
而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推进政府资源集约共享,正是解决政府网站“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的制胜手段。通过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监管,集中管理信息数据,集中提供内容服务,实现网站资源优化融合、数据互认共享,能“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变“办事群众围着各部门跑”为“各部门围着办事群众转”。
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本届政府力推“互联网+政务”,要求进一步推进政府网上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有效提升政府网站建设的集约化管理水平,这已成为中国政府网站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务院已为打通“信息孤岛”定下时间表:2017年年底前要拿出国务院部门互联互通系统名单和共享信息目录、实现连接,并打造省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集约化不可简单化
方向已明,但路径未清。正确理解集约化的内涵,有几个误区需要避免:
有的从管理部门角度,认为平台集约了,就是集约化了。不然。正如电子政务,电子是形式,政务是实质。政府网站只是“搭台”的,“唱戏”还是业务部门,资源集约化必不可少。政府网站集约化不能只是统一的“皮囊”,而应该资源整合共享。
有的从市县部门角度,认为平台上移了,跟我们没什么关系了。不然。网站运维上移了,但工作和服务没有上移。
有的从财政部门角度,认为都集约化了,就不给被集约方经费了。不然。集约化到底是节约了成本,还是增加了成本,在实践中,两种情况都有出现。实际工作需要实事求是,协调联动。
总的来说,根据《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的要求,集约化的内涵是统一管理、统一分类、统一元数据、统一数据格式、统一调用、统一监管,不可简单化。
其中,核心一点必须体现,那就是深入融合政府网站和业务应用。政府网站的四大功能:公开、服务、互动、回应,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离开应用的支撑,如果政府网站仅仅是信息发布功能的话,生命力会大打折扣。政府网站集约化,最终要落在为网民服务上。
邛崃市政府网站工作人员与调研组交流。
问题与挑战
在调研中,记者发现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也面临着不少困难。比如集约方和被集约方之间在安全、内容保障等方面的职责如何明确?集约化平台的共性需求和各地各部门的个性化需求差异如何满足?随着平台的逐步变大,运维服务压力也不断增大。如何用好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积聚的数据,也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有四大挑战,迫在眉睫,必须应对。一是明确相关管理职责。政府网站是开展电子政务服务的平台。“云平台”把多个部门整合,如果责任不清,就很容易出现保障不力的问题。如何处理好集约化平台管理部门和平台上政府网站的主办、承办单位之间的职责,是当前集约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是网站安全保障的问题。随着勒索病毒的爆发,政府网站遭黑客攻击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不仅是云端,终端的安全也有很大的隐患。如何强化安全应急预警与处置,是一大挑战。
三是资金投入的问题,分级财政,省市县如何平衡?重新洗牌,必然要“动奶酪”,阻力不谓不大。但是,政府网站集约化后,不仅积聚了海量数据,还会给各部门卸下了以往自建网站而产生的建设、运维负担以及安全风险,让大家能够集中精力抓好内容保障。这是受益的“定海神针”。
四是整合信息化平台问题。某基层同志抱怨,一个地市级城市,一个社区就有45个平台要运维。这与整合信息化项目投资立项的机制有关。各地也在探索相关改革。比如成都市正探讨成立“新经济发展服务局”,进行相关资源整合。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一定是去部门化、产品化,按资源划分整合。四川省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政府网站建设、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和“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三大块的工作,不整合不行。有待省级政务云建好后,推动各部门业务迁移其中。这样既节省了投资又节省了编制。
成都武侯区政务服务大厅。
从政府网站走向“网上政府”,我国政府网站发展的目标是构建方便便捷的“政务市场”和触手可及的“网上政府”。会有一天,公众无需考虑自己的疑问究竟属于哪个部门管辖,而是直接从政府网站资源库中获取答案,享受一站式服务;会有一天,政府网站实现了智慧化推送,您关心的政务信息主动推送您手中。这一天,已不遥远。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09SICHUANINTERNETSOCIETY.Allrightsreserved.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晖路360号晶科1号3楼 工作QQ:2136693690;联系电话:028-85508997
法律顾问: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ICP备案号:蜀ICP备170299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