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信息时代发展的时与势,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阐述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准确把握时代坐标,从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挑战中深刻认识职责使命,全面推进网信事业发展,加快建设网络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观大势,深刻认识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农业时代,我国曾经是世界强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独领风骚数千年,但在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逐渐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当前,信息革命的时代潮流正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正在全球开启一次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革命性意义的数字化转型,带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生产关系再造、经济结构重组、生活方式巨变,极大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特别是信息时代人类科学技术伟大革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生历史性交汇,为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数据资源成为“新生产要素”。农业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民族之间的战争几乎都围绕着争夺土地展开。工业时代,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矿产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能源控制权往往成为国家争夺的焦点。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数据日益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和新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重大影响,数据掌控能力日益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信息技术领域成为“新创新高地”。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科技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渗透融合,深刻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网络连接从人人互联迈向万物互联,技术应用从侧重消费环节转向更加侧重生产环节。
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成为“新基础设施”。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新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传统基础设施带来的是“乘数效应”,而互联网带来的是“幂数效应”。当前正处于全球网络信息技术加速创新变革、信息基础设施快速演进升级的关键“窗口期”,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更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字经济成为“新经济引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日益凸显。各国加紧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新技术向实体经济各领域渗透融合,使新技术成为放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为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劲内生动力,数字技术正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
信息化成为“新治理手段”。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移动互联网丰富了公共服务的渠道和范围,云服务为电子政务系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建设和运维模式,大数据日益成为支撑政府科学决策、精准管理的重要工具。世界主要国家都把推进电子政务作为构筑比较优势、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全面提速。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互联网是“双刃剑”,既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带来很多风险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比如,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类风险的策源地、传导器、放大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卡脖子”的风险愈加突出;前沿技术发展带来的网络安全新风险逐步凸显,传统网络安全威胁与新型网络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网络空间军事化态势愈演愈烈,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不断显现;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辨方向、把握大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引领变局、争取主动,不断开创网络强国建设新局面。
守阵地,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只有正面宣传强劲有力,网上才能正能量充沛,才能让党的声音引领网络空间,也才能有效挤压负面信息的渠道和空间。要坚持高举旗帜,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网络宣传舆论工作全局,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优势,不断提升网上宣传效果,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广泛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政治要求体现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深入宣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新成绩新进展,持续做好网上重大主题宣传策划,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流思想价值和道德文化滋养人心、滋润社会。大力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深耕网上内容,注重用户体验,不断提升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
坚持管得住是硬道理。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管网治网的根本之策。要加快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做到系统性谋划、综合性治理、体系化推进,提高管网治网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网上风险防范机制,及时批判网上错误思潮,坚决清理网上谣言、暴恐音视频等有害信息,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管新媒体,压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积极拓展网络交流沟通渠道,自觉接受广大网民监督,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坚持用得好是真本事。要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各自优势,实现优化整合、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要改造传统军,着力推进主流媒体的网络化、数字化转型,强化理念塑造、技术运用和流程再造,为传统媒体注入新活力、拓展新空间、构筑新优势。要壮大主力军,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航母”和“旗舰”,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和管理服务共享融通,把资源、技术、力量向移动端倾斜。要整编生力军,加强对网络媒体平台资本、资质、资格管理,切实把宣传舆论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互联网这个主战场上,实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型突围”。
促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更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加强网络信息领域基础研究,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资源和力量补齐核心芯片短板,攻克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着力突破量子计算等前瞻性技术研发。加快建立自主产业生态体系,做好体系化技术布局,打通创新链、产品链、价值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互动,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当前,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日益凸显,以卫星互联网、5G、IPv6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基石和重要支撑。要把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作为重点,加快建设我国自主可控的卫星互联网,加快推进5G商用部署,加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应用,加快推进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主动权。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继续在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端集中发力、精准施策,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要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发挥数据、信息、知识作为新生产要素的作用,积极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广泛开展应用和模式创新,不断完善网络生态体系。要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培育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和优势企业,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信息便民惠民。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化信息领域创新成果应用,鼓励和支持新技术、新应用、新手段在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民生领域的应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与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加快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发挥互联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独特作用,推进网络扶贫工程向纵深发展。
保安全,切实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要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工作,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切实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以及公共利益,对于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要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要求,夯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强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之间的威胁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建立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安全检查,明确保护范围和对象,及时发现隐患、修补漏洞,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在积极开发利用数据资源、充分释放数据效能的同时,切实保障数据安全,强化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健全管理和运用数据资源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推动出台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依法保护数据资源。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完善保护机制,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网络诈骗、侵犯知识产权、侵犯公民隐私等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督促企业加强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加强对大数据企业的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打造安全可靠的数据生态环境。
强化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实时监测预警网络安全重大事件,既掌握网络空间当前状态,又分析下一步动态,为科学决策指挥提供依据。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响应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分析、追踪溯源以及遭受攻击后的快速恢复能力。
强化网络安全工作基础。大力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加强网络安全产业统筹规划和整体布局,培育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安全企业。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加快推进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办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谋共赢,积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当前,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入深水区,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呈现蔓延趋势,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脆弱性凸显,对维护网络空间国际秩序产生不利影响。我们要与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积极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变革,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
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国际治网理念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反映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声,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要围绕“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加强理论研究、宣介阐释和国际传播,积极推动我治网理念成为国际共识、转化为国际规则。
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瞄准关键环节和前沿领域,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依托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世界经济论坛等平台,深度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多边活动。推动亚太经合组织等框架下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合作,加强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进程引导,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广泛开展网络空间合作交流。巩固和推进网络空间交流合作,运筹好大国网络关系,深化同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网信合作交流。深入推进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建设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落实。积极发展网络空间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数据资源有序流动、开放共享,打造覆盖全球、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格局,让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成果更多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全国网信系统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扩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坚决彻底肃清鲁炜流毒和恶劣影响,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网信铁军,高举旗帜、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无私奉献,努力开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良好网络舆论环境、有力信息化支撑和可靠网络安全保障。
(本文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庄荣文在《人民论坛》刊发的署名文章)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2009SICHUANINTERNETSOCIETY.Allrightsreserved.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晖路360号晶科1号3楼 工作QQ:2136693690;联系电话:028-85508997
法律顾问: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ICP备案号:蜀ICP备17029961号